黄色成人av网址_婷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91精品中综合久久久婷婷_黄色1区2区_欧美性二区_字幕av

6月24-26日·中國蘇州 | 2025中國涂料工業未來技術發展大會
6月24-26日·中國蘇州 | 2025中國涂料工業未來技術發展大會
1365059
6月24-26日 1365059

前沿引領 數字賦能
2025中國涂料工業未來技術發展大會

6月24-26日 江蘇蘇州

  盛夏江南,綠蓋疊翠,飛閣流丹。6月24–26日,2025中國涂料工業未來技術發展大會在江南名城蘇州盛大召開。來自國家部委以及清華、復旦、浙大、北化、江南大學、上海交大、北科大、中科院海洋所、海化院等全國約200家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涂料上下游企業的近300名代表齊聚一堂,共繪中國涂料行業未來技術發展新涂景。

0I3A0071.JPG

  本次會議由中國涂料工業協會主辦,以“前沿引領,數字賦能”為主題,深入探討涂料技術創新發展、新型智能涂層及特種功能性涂料、新型綠色低碳涂料的應用研究、AI技術賦能涂料工業前沿探索等相關前沿技術及未來科研創新發展議題,落實國家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政策對涂料行業科技創新的要求,推動涂料行業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進涂料相關關鍵核心技術協同攻關,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加速涂料行業“人工智能+”行動,深化產學研用對接交流,深化產學研用結合,以數字賦能推動發展涂料行業新質生產力。

0I3A0077.JPG

中國涂料工業協會秘書長劉杰致辭

0I3A0075.JPG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技與裝備部主任李永亮致辭

  中國涂料工業協會秘書長劉杰,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技與裝備部主任、國家化工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主任李永亮,工信部賽迪原材料工業研究所所長肖勁松,挪威工程院院士、挪威皇家科學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世名科技中央研究院院長陳德,中國涂料工業協會副會長丁艷梅,浙江大橋油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磊楠,山東樂化漆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沈孝忠,江蘇三木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惠正權,蘇州世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陸勇,中國涂料工業協會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主任、北京化工大學教授李效玉,中國涂料工業協會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江南大學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院長、教授劉仁,中國涂料工業協會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黨委書記、教授申亮,江蘇蘭陵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明錚,等行業領導、專家教授、涂料上下游企業家、技術負責人、高??蒲性核鶐熒瘸鱿吮敬未髸?。

  本次大會還得到了江蘇三木集團有限公司、蘇州世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匯富納米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山東魯北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信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悉騁新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蘇州吉人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新威凌金屬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都化工(昆山)有限公司、江蘇華倫化工有限公司、仲恒衡器(蘇州)有限公司、上海朋澤機電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巨發顏料有限公司等企業的大力支持。

  大會由中國涂料工業協會技術專家工作委員會主任桂泰江、江南大學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院長劉仁、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黨委書記申亮、中遠關西涂料化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會成、中國涂料工業協會技術專家工作委員會常委劉憲文、中國涂料工業協會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主任李效玉先后主持。

  開幕式及第一部分大會由中國涂料工業協會技術專家工作委員會主任、高端裝備涂料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桂泰江主持。

0I3A0070.JPG

0I3A0072.JPG

共1條圖文
2025中國涂料工業未來技術發展大會在蘇州圓滿落幕
06-27 09:30:14

查看報道

7月木器會在線報名
06-26 14:16:13

 報名入口

中國涂料工業協會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頒證儀式
06-25 15:19:40

查看頒證儀式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技與裝備部主任李永亮致辭
06-25 15:19:07

查看致辭

中國涂料工業協會秘書長劉杰致辭
06-25 15:18:25

查看致辭

2025中國涂料行業產學研用及成果轉化對接交流會在蘇州召開
06-25 15:16:57

查看報道

中國涂料工業協會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成立大會在蘇州召開
06-25 15:16:09

查看報道

會議議程
06-24 07:50:32

查詢議程

官方會議通知
06-18 09:24:25

查看通知

大會圓滿完成各項議程,期待明年再見!
06-26 12:03:46

  中國涂料工業未來技術發展大會自2019年起,已成功舉辦5屆,本屆大會的召開為涂料行業擘畫了清晰的前行藍圖,意義重大而深遠。它不僅是對國家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科技強國號召的積極響應,更成功搭建起一座集“產學研用”于一體的高端對接交流平臺。從當下關鍵技術難點到未來前沿發展,納行業之精英,聚業界之智慧,前沿思想碰撞交融,創新成果加速轉化,產業痛點精準把脈,有力促進了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展望即將到來的“十五五”,本次大會凝聚的共識、激發的活力、探索的路徑,無疑為整個涂料行業在新征程上開好局、邁好步奠定了堅實基礎。我們堅信,在科技創新引擎的強勁驅動下,涂料行業必將迎來更高質量、更可持續、更具韌性的發展新篇章,共同譜寫行業繁榮進步的新輝煌!

展商風采
06-26 12:02:32

0I3A0006.JPG

0I3A0121.JPG

0I3A0123.JPG

0I3A0125.JPG

0I3A0127.JPG

0I3A0130.JPG

0I3A0132.JPG

0I3A0133.JPG

0I3A0134.JPG

0I3A0135.JPG

0I3A0136 (1).JPG

0I3A0136.JPG

0I3A0174.JPG

0I3A0175.JPG

0I3A0177.JPG

0I3A0176.JPG

0I3A0178.JPG

0I3A0179.JPG

0I3A0180.JPG

0I3A0182.JPG

0I3A0184.JPG

0I3A0005.JPG

現場花絮
06-26 12:01:27

0I3A0121.JPG

0I3A0141.JPG

0I3A0103.JPG

0I3A0081.JPG

0I3A0198.JPG

0I3A0055.JPG

0I3A0038.JPG

0I3A0059.JPG

0I3A0095.JPG

0I3A0120.JPG

0I3A0143.JPG

0I3A0195.JPG

0I3A0196.JPG

0I3A0197.JPG

0I3A0251.JPG

0I3A0200.JPG

0I3A0199.JPG

0I3A0226.JPG

0I3A0307.JPG

0I3A0248.JPG

0I3A0185.JPG

中國涂料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齊祥昭:大會總結
06-26 11:50:53

0I3A0176.JPG

  齊祥昭總結指出,在全體與會代表的共同努力下,2025中國涂料工業未來技術發展大會圓滿完成了各項議程,落下帷幕。本次大會以“前沿引領、數字賦能”為主題,匯聚了行業頂尖智慧,共同探討了中國涂料工業的技術變革與可持續發展路徑,成果豐碩、意義深遠。

  大會有兩大特點,三大特色。

  兩大特點:

 ?。?)前沿技術集中展示。大會圍繞“涂料技術創新發展、新材料新技術、輻射固化技術、高性能與特殊功能性涂料、智能涂料、數字化技術”等核心議題,展示了水性涂料、輻射化涂料、生物基涂料等綠色產品的突破性進展,以及A1技術、智能涂裝裝備等創新應用,為行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明確方向。

 ?。?)產學研用深度融合。來自高校、科研院所和領軍企業的專家分享了30余項關鍵技術報告,推動了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的深化。通過產學研用及成果轉化對接交流會,部分高校、科研院所和涂料企業達成合作意向;同時涂料上下游企業就原材料創新、涂裝工藝優化等達成合作意向,進一步強化了產業鏈韌性。

  三大特色:

 ?。?)全面性:多維度探討技術前沿與行業趨勢。

  技術領域全覆蓋,聚焦綠色低碳技術(如水性涂料、高固體分涂料、輻射固化涂料、高性能與特殊功能性涂料)、智能涂料、生物基材料、納米改性技術等前沿方向,覆蓋從基礎研發到產業化落地的全鏈條。

  (2)權威性:頂尖專家與標桿實踐引領行業。

  學術與產業權威齊聚,大學教授、科研院所研究員分享尖端研究成果,重點標桿企業發布創新案例,引領涂料上下游共同發展。

 ?。?)全覆蓋:精準觸達全行業生態角色。

  參會主體多元,大學教授、研究生,科研院所人員,涂料生產企業、原材料供應商、設備生產商等人員共同參與,探討涂料上下游協同技術突破。

  未來,中國涂料工業協會將持續發揮橋梁作用,搭建更開放的技術交流平臺,定期舉辦專題研討會;推動政策與標準落地,助力企業綠色轉型:組織關鍵技術攻關,加速成果轉化;協助加強人才培養,為行業注入創新活力。

  本次大會以全景視角展現技術路線圖,以權威聲音定調發展方向,以生態聯動實現資源整合,為中國涂料工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明確的技術坐標與協作框架,顯著助推行業向綠色化、智能化、全球化邁進。

  當前全球涂料工業正處于技術革命與產業重構的關鍵期。讓我們以本次大會為起點,攜手共進,將共識轉化為行動,以創新賦能行業高質量發展,共同書寫中國涂料工業的綠色未來!

  最后,再次感謝大家的參與!期待2026年我們再相聚!謝謝大家!

北京化工大學教授/博導效玉:小結與點評
06-26 11:35:31

0I3A0155.JPG

  這次大會報告基礎性研究和原創性技術較多,報告來自各大院校和研究院所,水平很高,有內容,有看點,希望以后繼續發揚。

 ?。?)科學和技術的關系。科學是基礎,在科學的基礎上發展技術,有了新技術也促進了科學的進一步發展,因此我們要注重基礎的研究工作。

 ?。?)整個報告注重環保和雙碳目標,包括生物基應用、光固化、光響應等方面的報告。希望今后還有無溶劑涂料、新質生產力用涂料(儲能、風電、航空航天、半導體)方面的報告

 ?。?)人工智能板塊的引入非常重要。人工智能將助力涂料行業發展,大型企業都將逐步引入人工智能模型,對我們技術進步有極大推動作用。

 ?。?)希望行業頭部企業也有一些基礎研究方面的報告,企業的科學家們的創新要有新高度。

 ?。?)很多高校的報告都結合了實際在企業中的應用,產學研用結合得非常好,今后要加深融合。

  希望各位教授今后多做基礎性研究,比如配方設計中樹脂對多種材料的關系問題、流變學、老化的研究等;繼續加深和企業間的合作,共同助推行業取得創新發展。

江南大學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教授/博導董亮亮:用于乳液體系分離的氣體響應性分離膜
06-26 11:15:18

0I3A0149.JPG

  報告指出,石化行業、涂料行業、日化行業都產生大量乳液廢水,廢水中還有不同物質,對分離技術提出較高要求。相比其他分離技術,膜分離技術在乳液廢水處理領域具有顯著優勢。董亮亮團隊聚焦于構筑膜表面性質與微孔結構動態調控的乳液分離膜,實現對不同乳液廢水體系的廣譜分離(一膜多用)。

  研究工作一:CO2響應性聚合物設計與制備。以叔胺體基作為響應基元,進行CO2響應性聚合物設計。調控聚合物鏈組成、結構等,構建CO2響應性聚合物材料庫。材料具有優異的氣體響應性及穩定性,為后續高性能膜奠定材料基礎。

  研究工作二:毛細力驅動限域組裝CO2響應型分離膜。采用毛細力驅動-限域組裝策略,構建CO2響應型乳液分離膜。在CO2/N2刺激下,膜表面可在超親水/超疏水間進行可逆轉變?;诳烧{聚合物鏈段構象,實現對不同微米乳液高效分離。其中,N2響應:范德華力為主,膜對油分子吸附能高于水分子;CO2響應:氫鍵主為主,膜對水分子吸附能高于油分子。

  研究工作三:具有核-殼結構的CO2響應型分離膜構筑。采用涂覆-機械編織聯用策略,構建CO2響應型乳液分離膜。調控編織過程中經/緯線的數量,實現對膜孔徑的精準調控;通過CO2/N2 的交替刺激,實現對膜表面粗糙度的可控調節。實現對不同類型納米乳液高效分離,分離尺寸最小(<25 nm)。

  研究工作四:CO2/光熱雙重響應型分離膜構筑。通過引入GO中間層,構建CO2/光熱雙重響應型乳液分離膜?;贕O的光熱效應,顯著降低了降低了膜的響應弛豫時間。通過二維低場核磁揭示CO2/光熱響應下膜對不同乳液吸附行為。膜對不同類型多重乳液具有高效分離,分離效率大于99.6%。

  研究工作五:CO2響應型乳液分離膜的規?;苽洹TO計了CO2響應型乳液分離膜生產線,實現了規模化制備。與企業開展合作,實現CO2響應型乳液分離膜的工業應用。

江蘇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李為立:六方氮化硼表面改性及其在功能涂料中的應用研究
06-26 10:55:03

0I3A0129.JPG

  對于我們熟知的涂層防護策略來說,最常見的就是環氧樹脂涂料。為了改善環氧涂料性能,添加各種納米填料與樹脂基體復合,使其在微觀尺寸上產生較強的相互作用,延長破壞性介質通徑,大幅度改善樹脂的機械性能和防腐性能,并且可以賦予樹脂基體一些新功能,如導熱性能、防污性能。通常,聚合物納米復合涂層的簡單模型主要由聚合物樹脂和無機納米顆粒填料(納米填料)組成。

  李為立教授的課題就是選用六方氮化硼(h-BN)這樣一種類似石墨烯的層狀材料,層間是依靠很弱的范德華力相結合的。它具有很好的耐磨性和導熱性,絕緣性,可以避免電偶腐蝕的發生,并且還可以作為優良的物理屏障,保護金屬免受腐蝕介質的侵蝕。研究就聚焦于既利用其優勢,又要規避它的缺點,提升其在涂料中的分散性。

  研究方案設計為第一步,對六方氮化硼表面包覆改性,形成異構形貌的復合填料,以抑制片層結構納米填料在樹脂中的堆疊。第二步,功能有機小分子修飾復合填料表面,以功能化基于六方氮化硼的復合填料。解決傳統防腐材料導熱性差、金屬材料易腐蝕的矛盾,廣泛應用于高腐蝕+高導熱需求的交叉領域。

  報告介紹了介孔SiO2表面包覆h-BN及其功能化。

  方案一真空吸附苯丙三氮唑(BTA)。首先采用溶膠凝膠法在BN表面原位生長硅球,刻蝕去除模板劑后在形成的介孔載體中填充緩蝕劑BTA,最后作為一種填料粉體加入油性環氧樹脂涂料中,調整添加比例測試其相關性能變化。經測試表明,該涂層力學性能、導熱性能、耐腐蝕性優異。

  方案二原位接枝生長兒茶酚(Ur)。由于BN的惰性影響,采用以上技術在BN表面原位生長硅球,再對硅球接枝漆酚這樣一種天然的有機材料,從而添加進環氧樹脂涂料中測試其帶來的鄰苯二酚基團與金屬基體形成鈍化膜從而提升涂層的防護性能的影響。制備的復合涂層的力學性能、導熱性能、防腐蝕性能優異。

  研究成功以介孔硅在h-BN表面原位生長改性,填料在涂層中均勻分散,構建三維導熱網絡并形成“迷宮效應”,使復合涂層力學性能優異、涂層導熱性能提升。分別通過真空負載和原位接枝方式,優化緩蝕劑苯并三氮唑(BTA)以及兒茶酚(Ur)在介孔硅中的富集,達到復合填料的緩蝕效果,賦予涂層優良抗腐蝕性。

南京林業大學化學工程學院教授/博導/國家優青劉承果:高性能與功能型生物基光固化涂料的制備、性能及應用
06-26 10:35:43

0I3A0108.JPG

  利用天然可再生的生物質資源制備光固化材料,對生物質資源的高值化利用、光固化材料產業的轉型升級以及環境保護等方面均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植物油、天然酚、天然酸等由于產量豐富、價格低廉、結構易于改性以及生物可降解性而備受青睞。

  劉承果教授的報告主要介紹了其課題組近年來在高性能和功(智)能型生物基光固化涂料的制備、性能及應用方面所取得的一些研究進展,其中高性能的生物基光固化涂料主要包含環氧丙烯酸酯型、聚氨酯丙烯酸酯型和其他新型的丙烯酸酯型;功(智)能型生物基光固化涂料則主要包含自修復型、超疏水型、低收縮型等。

  在高性能的生物基光固化涂料領域包括:

 ?。ㄒ唬┯椭h氧丙烯酸酯型。通過利用預先合成的甲基丙烯酸羥乙酯化馬來酸酯對環氧大豆油進行改性,獲得了兼具高官能度與剛性位阻結構的植物油基環氧丙烯酸酯光敏預聚體,進而利用該預聚體制得了高性能的植物油基環氧丙烯酸酯型光固化涂料;其性能比傳統的環氧大豆油丙烯酸酯商品明顯要好。

 ?。ǘ┯椭郯滨ケ┧狨バ?。合成了高官能度的植物油基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光敏預聚體。引入橡膠籽油(RSO)和光皮樹果油(WFO),實現多羥基化和多丙烯酸酯化。熱學性能、力學性能等涂膜性能良好。與同類植物油基PUA光固化材料比較硬度更好,玻璃化轉變溫度更高,固化速度快。

 ?。ㄈ┬滦陀椭┧狨バ汀@猛┯汀幟仕岷陀鷦撃痉?,合成了新型的光敏預聚體與稀釋單體。利用桐油,在微波輔助條件下合成了一種新的桐油基光敏預聚體,并與所合成的蘋果酸基稀釋劑構建了基于動態羥基–酯鍵的生物基光固化材料;該材料展示了優良的熱/力學性能、自修復性、可回收加工性、可塑性及形狀記憶性。由于該材料從原料、合成、固化以及終端應用均具有綠色特征,因此該材料可被稱為“超級綠色材料”。

  在功(智)能型生物基光固化涂料領域包括:

 ?。ㄒ唬┳孕迯?可回收型光固化涂料。利用動態共價鍵(DCB),可進一步降低光固化材料對環境的污染,并賦予材料更多的先進功能;利用環氧橡膠籽油和衣康酸,合成了新型的光敏預聚體,性能以及光固化動力學良好,具有自修復性、可焊接性、形狀記憶、可塑性與可回收加工性;利用桐油和蘋果酸,分別合成了新型的光敏預聚體和稀釋單體,性能及光固化動力學良好,具有應力松弛、形狀記憶、可塑性、自修復性、可焊接性、可回收加工性;還合成超級綠色涂料。

 ?。ǘ┏杷凸夤袒苛?。利用所合成的三官能度蓖麻油基硫醇,制備了新型的蓖麻油基光固化涂層,疏水性能可通過改變疏水SiO2納米粒子的含量進行調控,制備方法具有普適性,并具有很好的耐腐蝕性能。此外,還利用所合成的六官能度蓖麻油基硫醇,制備了新型的蓖麻油基光固化涂層。

  劉承果教授揭示了所得材料的構效關系、自修復/可回收機制等,為該類材料的應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生物質、綠色合成方法與技術、動態共價鍵化學的結合使得該類材料可持續性更好、功能性更豐富。植物油、天然酚/酸等是合成光敏樹脂的理想原材料,因此,生物基光固化材料的規模化應用有望在短時間內取得突破,從而改變光固化材料產業的現有格局。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黨委書記/教授申亮:水性環氧底面合一涂料創新性解決方案
06-26 10:16:25

0I3A0100.JPG

  在工業涂裝領域,傳統多涂層體系存在施工復雜、成本高、VOC排放量大等痛點,而現有底面合一涂料普遍面臨防腐性不足、裝飾性差及環境兼容性低等挑戰。申亮教授介紹了江西科技師范大學付長青、申亮團隊的最新研究進展。該團隊基于分子設計與工藝創新,開發了一種新型水性環氧底面合一涂料,通過固化劑–樹脂協同優化,實現了單涂層兼具重防腐、高裝飾、長效穩定及綠色環保的多功能集成。

  該創新方案具有5大特點:(1)無防銹顏料,1~2種顏料,2~4種填料。顏填料僅用二氧化鈦,創新配方鹽霧超過48h,優異的濕態附著力。(2)耐鹽霧性能優異、光澤穩定、活化期內黏度穩定、耐鹽霧性能穩定。膜厚12~14 μm,耐鹽霧240 h;膜厚21~24 μm,耐鹽霧480 h;膜厚22~28 μm,耐鹽霧624 h;膜厚30~35 μm,耐鹽霧792 h;膜厚45~48 μm,耐鹽霧大于1000 h;膜厚51~57 μm,耐鹽霧大于1500 h。(3)光澤穩定。高、低溫、自干等不同干燥條件下的光澤差異小。35 ℃下Pot-Life內光澤穩定。(4)活化期內黏度穩定。35 ℃下Pot-Life內黏度穩定。(5)耐鹽霧穩定。35 ℃下Pot-Life內耐鹽霧性能穩定,涂料50 ℃熱儲后耐鹽霧穩定,50 ℃熱儲15 d后耐鹽霧穩定,50 ℃熱儲16 d后耐鹽霧穩定。

  報告最后展示了該方案在汽車行業的應用。該技術已在汽車零配件領域完成規?;瘧抿炞C,為綠色高效涂裝提供了革新性解決方案,推動了水性涂料在高端工業防護領域的技術迭代。

中國涂料工業協會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主任、北京化工大學教授李效玉:模塊六:特種功能涂料及材料
06-26 10:15:58

0I3A0157.JPG

南京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導方亮:多光譜集成調控功能基元設計與光能調控復合涂層應用研究
06-26 09:50:59

0I3A0084.JPG

  方亮教授團隊為解決傳統光學功能顏填料存在的功能單一、分散性差、穩定性不佳等問題,以多光譜集成調控功能填料的設計與合成為核心,開發了多種結構形貌調控和分散分布技術,制備了一系列光能調控復合涂料,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豐富了應用場景。

  開發的新型功能基元包括:(1)近紅外高反射–紅外選擇性輻射有色降溫顏料,可實現可見光全吸收、近紅外高反射和紅外波段的選擇性輻射效果;(2)高穩定有機染料–無機礦物雜化顏料,可實現對葉綠素、變色染料等穩定性與分散性的提升;(3)納米級核殼結構稀土轉光劑,可應用于無機增透液、有機涂層等體系,將太陽光中的紫外線轉換成各波段可見光;(4)環氧樹脂微球包覆有機染料/無機顏料,將小分子助劑、各類顏填料包覆在單一體系中,實現多光譜吸收的有效集成,提升多種顏填料復配使用時的分散性;(5)石墨烯基防腐光熱填料,基于氧化鈰擔載的石墨烯納米片層,從物理隔絕與化學反應兩方面提升防腐效果,并利用其光熱效應可用于光熱自修復或防覆冰涂層等領域。

  方亮教授在報告中介紹了無機材料和有機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新型無機功能顏填料方面有:(1)過渡金屬酸鹽協效冷顏料。(2)輕金屬礦物基光熱調控顏填料。包括鎂鋁水滑石基有機雜化顏料:天然染料、變色染料;稀土摻雜鈣礬石光熱調控填料;硅基復合稀土基光熱調控填料(SiO2包裹改性無機稀土熒光材料、中空SiO2包裹無機稀土熒光膠囊材料)。(3)光熱集成多功能納米材料。包括光熱-防腐碳基納米材料等。

  在新型有機功能助劑/填料方面:(1)接枝改性法構筑光譜調控大分子助劑。包括含酯基配體稀土配合物的構筑及其與抗氧劑的同步接枝。(2)環氧復合微球微觀結構設計與可控制備。

  報告還對分散分布方式調控與研究進行了介紹。包括高速碰撞預混工藝、多層分布狀態下光熱能量耦合等。

  報告最后分享了堅持四個面向的A2S2復合材料開發與實際應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光譜調控智能高分子復合材料(光熱響應→光功能材料智能化);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光譜特征選擇性抑制高分子涂層;面向經濟主戰場的光熱一體化調控高分子復合涂層(現代設施農業高效光熱提質增效功能材料:轉光增溫膜、透明降溫涂料、高反射涂層,光伏組件玻璃用增透轉光涂層:單一有機增透轉光涂層、BIPV用單一無機轉光彩色涂層,新能源汽車領域應用實例)。

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博導襲鍇:新型有機硅雜化功能涂料
06-26 09:30:43

0I3A0075.JPG

  有機硅改性涂層具有高耐溫、耐候、抗污等優勢,但傳統有機硅存在與通用聚合物相容性差,易相分離等挑戰,大幅影響高性能有機硅雜化涂層的應用。

  襲鍇教授表示,超支化聚硅氧烷作為一類具備高度支化拓撲結構和豐富可修飾末端官能團的先進聚合物材料,憑借其硅氧鍵高鍵能特性賦予的優異耐熱性、分子鏈高反應活性、與多元基體材料的高度相容性及結構可設計性,在特種功能涂料領域展現出獨特優勢。通過與環氧樹脂、聚氨酯及硅橡膠等傳統涂料體系的化學共聚或物理復合,超支化聚硅氧烷的加入能夠有效調控涂層微觀網絡結構,顯著提升涂層的耐高溫性能、機械強度及化學穩定性。同時,其高交聯硅氧骨架與反應性官能團的協同作用,在增強材料耐候性的同時優化了二者的界面相容性,從而顯著提升涂層的黏結強度與使用壽命。

  因此,基于分子結構的精準設計,通過超支化聚硅氧烷功能化修飾引入特定基團,實現一系列有機硅雜化涂層的多功能制備。該類有機硅雜化功能涂層在實現基本防護性能的前提下,同步賦予抗菌、防霉、阻燃及氣體阻隔等特種功能,滿足極端環境裝備防護、醫療設施表面處理、建筑防火及食品包裝等高端領域對涂料的復合性能要求。此類材料的開發為高性能功能涂料提供了革新性技術路徑,在推動特種涂層技術進步和工業應用拓展方面具有重要價值。

  (1)高性能有機硅-酚醛雜化耐溫涂層。新型超支化樹脂,適用于耐溫有機硅涂料的改性研究。酚醛樹脂作為一種應用廣泛的耐燒蝕材料,具備優異的耐熱性、阻燃性以及尺寸穩定性。然而,酚醛樹脂與硅橡膠在化學結構和物理性質上存在顯著差異,使得酚醛樹脂在硅橡膠基體中難以均勻分散。采用超支化技術,可以實現二者的結合,經試驗測試,顯著提升的抗燒蝕能力,具有顯著的熱防護效果。

  (2)有機硅丁羥雜化防腐抗污柔性涂層。通過異氰酸酯對端羥基聚丁二烯進行改性,并結合苯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的功能化處理,成功制備了硅烷封端聚丁二烯。將其與含有苯并咪唑功能基團的超支化聚硅氧烷復合后,通過室溫縮聚反應固化,形成具有顯著機械強度與韌性的新型有機-無機雜化彈性體材料體系。經測試表明,超支化聚硅氧烷的引入顯著提升了材料的耐磨性能。此外,交聯密度的提高與低表面能化學鍵的協同作用,顯著提升了彈性體材料的抗溶劑性能。同時,交聯密度的提升和苯基等具有高位阻特征基團的引入提升了材料氣體阻隔性能。還具有優良的靜態海水環境下的耐腐蝕性能。

 ?。?)含磷有機硅雜化涂層。相較于小分子磷系阻燃劑,磷改性超支化有機硅聚合物改性聚氨酯材料具備更為優異的成膜性和抗滴落性能。此類含磷超支化有機硅聚合物具備羥甲基活性基團,可與NCO反應,實現聚氨酯泡沫材料原位制備,賦予泡沫材料優異阻燃特性,可用于航空航天領域。

 ?。?)光固化有機硅雜化材料。該材料具有施工簡易,成型快速,粘接性好的特點。在溫度85℃、濕度85%RH的環境下,對實驗樣品進行可靠性測試實驗,黏結性剪切強度衰減率≤10%(金屬/塑料)。耐熱性、透過率及介電性能優異,固化時間短,拉剪強度、附著力良好。報告還介紹了基于陽離子聚合的延遲光固化有機硅材料。

  襲鍇教授最后表示,新型硅樹脂在特種功能材料改性增效方面極具前景。

揚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博導朱愛萍:新型環境友好型防污材料及其在導電防污涂料中的應用
06-26 09:10:47

0I3A0064.JPG

  朱愛萍教授報告指出,揭示并阻斷從分子級條件膜到微生物膜形成的級聯反應機制,是構建防污涂料的關鍵科學問題。通過導電聚合物基防污劑——導電聚合物PANI制備環境友好型防污涂料,但要解決可規?;苽?、低毒無毒性、高效抗菌防污、海洋生物相容問題。

  針對海洋防污涂料在環境友好性和長效性方面的長期挑戰,朱愛萍教授研究首先將聚苯胺調控成納米棒形貌,進一步研究銅鹽高效摻雜聚苯胺的影響因素,設計無毒高效防污材料Cu@PANI。相比ES-PANI,EB-PANI易于發生溶劑化作用,分子鏈溶脹,便于金屬離子摻雜。

  Cu@PANI的電導率與銅的摻雜量密切相關,這影響電子的離域。Cu@PANI在溶液中的滲出量取決于2個因素:(1)介質中的陽離子濃度;(2)Cu@PANI的結構。Cu@PANI-20在水中離子交換后最大程度地生成ES-PANI-20以及Cu+@PANI-20,因此,具有最高的ROS活性。Cu@PANI-10在水中離子交換后最小程度地生成ES-PANI-10以及Cu+@PANI-10,因此,具有最低的ROS活性。

  抗菌測試結果表明,Cu@PANI具有優異抗菌性能,摻雜20%銅的Cu@PAN對大腸桿菌以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制濃度(MBC)分別低至2 μg/mL和4 μg/mL。重點研究其在中性海洋環境中的毒性評估、抑菌抗藻機制。進一步構建基于Cu@PANI的導電防污涂料,通過多機制協同作用實現環境友好與長效海洋防污。重點揭示并優化涂料導電防污及其納米組分多種防污活性[靜電、活性氧(ROS)及納米效應]的協同作用以有效阻斷條件膜與微生物膜的形成。為實現環境友好長效海洋防污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浙江大學化工學院教授/博導張慶華:智能仿生海洋防污涂料的設計開發與應用
06-26 08:50:53

0I3A0053.JPG

  海洋裝備面臨著嚴重的海洋腐蝕與生物污損問題,造成一系列安全問題和經濟損失。張慶華教授介紹了國內外防污涂料技術發展現狀,表示防污涂層研究已有數百年歷史,但目前主流防污涂層均含防污劑且用量較大,需要環境友好型多功能長效涂層。當前高端海洋防污涂料被國外壟斷,核心防污樹脂受制國外公司。

  張慶華課題組提出了線性無錫自拋光防污涂層的“設計”理念。采用納米微膠囊涂層防污技術,利用不同水解單元協同作用,在整個配套服役期間持續均勻釋放合適數量的生物殺蟲劑及防污劑,防止污損生物的附著,提高服役周期,減少毒殺劑用量。可實現線性拋光、表面減阻、施工便利。課題組還開發了氟硅低表面能長效綠色防污涂層,發展了系列二維協同納米復合超雙疏涂層的高效制備技術。而海洋環境的復雜性,單一性能涂料不能完全發揮作用,因此根據多機制協同抗污分子結構設計原理,要開發多功能氟硅涂料。

  張慶華教授進一步介紹了智能仿生多功能海洋防污涂料的設計開發。開發潤滑液響應性可逆鎖聯的智能超潤滑防污涂層,進一步利用硅藻土復合SiO2,通過粗糙結構吸附儲存低粘度硅油;有機硅基質:側鏈環氧官能團 涂層表面(CPSC)呈類固體狀態且無動態油膜,具有極佳滑動性能并避免潤滑液損耗。此外,在潤滑劑和基質之間引入了香豆素可逆化學鍵,結合香豆素的抗菌機制,實現了潤滑劑的抗流失穩定性、可控釋放,以及涂層的持久海洋防污效果。在以上基礎上,還開發了仿箭毒蛙智能響應性超潤滑防污涂層。制備響應性功能潤滑液(PL)引入有機硅聚合物基體制備一種新型SPIPS涂層,兼具潤滑性和防污劑響應釋放性能,從而有效增強“空窗期”防污性能。實驗又進一步制備了多機制4D響應的智能超潤滑纖毛防污涂層。通過多種刺激調控涂層在時間&空間上的響應性防污行為,實現四維智能按需精確防污。另外,課題組還制備出仿珍珠防污防腐一體化的異質結低表面能涂層。成功合成了二維納米花狀異質結,有效地增強了了二維納米材料的比表面積與穩定性。實驗還開發了仿珍珠防污防腐一體化的異質結低表面能涂層。

  課題組發展了高性能二維納米片填充的長效防腐涂料。以玻璃鱗片、石墨烯為代表的二維納米片具有優異的阻隔屏蔽作用與強化涂層防腐性能。

  報告展示了多功能長效海洋工程裝備防護涂層的應用驗證,均取得良好收效。

  張慶華教授團隊研制了系列攻防兼備的防污體系。攻克了水解型丙烯酸硅技術壁壘,攻克了納米微膠囊防污樹脂關鍵技術,開發了多尺度多機制協同抗污樹脂體系,開發了氟硅低模量防污樹脂及其涂層配套體系。

中國涂料工業協會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主任、北京化工大學教授/博導李效玉:共聚物乳膠粒子形態結構的形成過程
06-26 08:31:03

0I3A0039.JPG

  共聚物乳膠粒子的形態結構對乳膠漆成膜過程和涂膜性能十分重要。如何控制合成設定結構的共聚物乳膠粒子是聚合物乳膠生產企業所關注的問題。通常利用乳液聚合的非均相性,采用分步種子聚合的方法,合成一些設定結構的共聚物乳膠粒子。了解聚合過程中共聚物乳膠粒子的形成和演化,對于控制合成設定形態結構共聚物乳膠粒子十分重要。

  李效玉教授介紹了團隊制備出的用于制備乳膠漆的聚合物乳膠形態結構,如多核結構、草莓型結構、核殼結構、空心結構、乳膠互穿聚合物網絡結構等。采用種子聚合法合成核殼結構的乳膠粒子形成多相多組分聚合物體系。其中,核殼結構可有“正相”和“反相”:正相:第一單體為苯乙烯,第二單體為丙烯酸丁酯;反相:第一單體為丙烯酸丁酯,第二單體為苯乙烯。

  研究采用近紅外在線檢測技術,獲取乳液聚合反應過程中的分子波普信息,結合光散射儀、差熱分析儀、氣相色譜儀,核磁儀、電子顯微鏡等研究手段,在線獲取乳液聚合反應過程中單體反應情況,共聚物乳膠粒子形成情況等結構信息,從而揭示乳膠粒子形態結構的形成過程。

  以典型的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乳液共聚合、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等反應體系展開工作,獲取了近紅外光譜校正模型所需的乳膠粒子形成過程的基礎數據,建立了聚合轉化率、核殼結構粒子各層厚度、核殼層間的中間層層厚度、殘余單體含量、共聚物組成、固含量的關系。研究發現,采用分步種子聚合方法,將丙烯酸丁酯共聚物乳膠作為種子,苯乙烯單體作為第二單體進行分步種子聚合時,首先形成苯乙烯聚合物在殼層分布的乳膠粒子,當苯乙烯單體加入和轉化約為50%時,核殼結構乳膠粒子形態發生了相翻轉,丙烯酸丁酯聚合物相成為殼層,苯乙烯聚合物進入核層。實驗發現核殼乳膠粒子的核層與殼層之間有一個過渡層,過渡層是核層聚合物與殼層聚合物的互穿層,其玻璃化轉變溫度介于核層和殼層之間;隨著分步種子聚合反應的進行,殼層生成后,過渡層也逐漸產生。

  報告分享了種子聚合物交聯劑用量對乳膠粒形態的影響、草莓結構粒子控制合成、六層核殼結構乳膠粒子的合成及其成膜性能、三層核殼結構乳膠粒子形貌及成膜過程設計,這種三層核殼結構夏季不發黏,耐候性良好。

  報告最后介紹了PSQ/PS雜化乳膠粒子形態控制合成、PSQ/P(St-BA-FA)核殼乳膠粒子的合成與表征、超支化改性環氧/聚丙烯酸酯復合核殼乳膠形態結構等。

0I3A0035.JPG

中國涂料工業協會技術專家工作委員會常委 劉憲文主持:模塊五:特種功能/智能涂料
06-26 08:30:24

0I3A0047.JPG

 
26日上午議程
06-25 20:03:45

會議議程_05

天津包鋼稀土研究院有限公司常務副院長李璐:稀土輻射致冷涂料與紅外輻射涂料在節能降碳領域的創新應用
06-25 17:55:50

0I3A0432.JPG

  稀土是我國的戰略資源,其獨特的4f電子層結構賦予了優異的磁、光、電等物理特性,被譽為現代工業的“維生素”,其應用范圍覆蓋41個工業大類。在我國“雙碳”戰略背景下,通過稀土元素摻雜調整材料的帶隙能和晶格結構,調控優化其在可見–紅外區域的光學性質,研制應用于建筑外墻、建筑玻璃和工業窯爐的稀土基節能涂層技術,為建筑節能與工業窯爐改造領域提供解決方案。

  稀土輻射致冷涂料應用于建筑外墻,具備高的可見光–近紅外反射率(0.94)和大氣窗口(8~13 μm)發射率(0.96)。一方面顯著減少建筑物對太陽輻射熱的吸收,另一方面,以低溫外太空為冷源,通過輻射散熱實現被動式降溫。該雙效協同機制可使建筑表面溫度降低20 ℃以上,內部溫度降低5~8 ℃,有效降低建筑制冷能耗。相較于傳統空調制冷,該技術無需能耗即可實現持續降溫,尤其適用于高溫高輻射地區的建筑外墻。稀土納米斷熱涂料應用于建筑玻璃,可見光透過率70%以上,紅外阻隔率95%以上,在保持良好透光性的同時大幅減少熱量透過玻璃進入室內,從而實現高效隔熱,某商業綜合體4 000 m2穹頂的應用數據顯示,該技術每年可減少碳排放近61 t。

  稀土紅外輻射涂料具有高紅外發射率(0.95),涂覆于高溫窯爐耐材表面,能夠高效地吸收、輻射紅外線,強化爐內輻射傳熱,提高爐溫均勻性和熱能使用效率,在高爐熱風爐、軋鋼加熱爐、輥道窯、梭式窯、推板窯、干燥窯等窯爐上使用,綜合節能率5.12%~19.30%,減少碳排放的同時減少廢氣排放、延長耐材使用壽命,具有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環境效益。基于稀土元素光熱特性調控的三大涂層技術,在建筑節能與工業窯爐能效提升領域展現出巨大應用潛力。

復旦大學未來信息創新學院、光伏科學與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副教授張浩:人工智能賦能新材料設計與器件性能優化
06-25 17:35:37

0I3A0427.JPG

  張浩團隊圍繞晶體特征提取與高精度構效關系、晶體結構的篩選與條件生成兩方面訓練生成晶體算法。人工智能研究晶體范式為:數據庫準備+原子嵌入+模型架構=高準確率預測模型。如果想要提升預測的準確度,就要想辦法改進原子嵌入環節和模型編寫環節。目前,在模型的編寫方面,已經有很多效果很好的模型,比如CGCNN、ALIGNN、MEGNet等。但是,一個事實是,在原子嵌入環節,目前還仍未有相關研究和優化措施,忽視了原子嵌入對于模型整體效能的影響。因此我們的突破創新就集中在原子嵌入這個環節,并設法讓嵌入突破有限數據的約束。我們采用了“前端嵌入+后端GNN”新型算法架構,摒棄傳統圖神經網絡架構,使用Transformer架構。ct-UAEs:通用原子嵌入策略的深度學習晶體物性算法模型。ct-UAEs在鈣鈦礦光伏材料上的應用表明,在此類以“數據稀缺”為特征的任務中,通用原子嵌入表現突出,在形成能模型上取得34%的效果提升。報告介紹了基于數據驅動設計的新型混合鈣鈦礦光伏材料預測。

  報告分享了基于深度生成模型實現跨維度新材料規模發現,即根據物性生成材料,建立VQCrystal算法模型。第一步,建立編碼器。輸入晶體結構信息 (原子序數、分數坐標、晶胞基矢);輸入局部特征——Transformer網絡提?。惠斎肴痔卣?mdash;—SE(3)-等變GNN (CSPNet)和GCN結合提取。第二步,向量量化。分層結構,使用殘差量化 (RQ);量化局部和全局特征為離散編碼(zl, zg)。第三步,生成解碼器。基于連接局部和全局編碼(zl, zg),通過MLP預測晶體屬性。最后根據Transformer,重構原子坐標和預測晶格參數。

  實際驗證表明,基于MP-20數據庫訓練生成的20789個三維晶體中,經過去除重復項、鑭系元素以及基于神經網絡的篩選(帶隙(Eg)在0.5到2.5 eV之間,形成能(Ef)低于-0.5 eV/原子)后,經去重后最終選擇了92個晶體。DFT驗證表明,其中62.22%的帶隙和99%的形成能在目標范圍內。VQCrystal被應用于C2DB數據庫,生成了12000個結構。經過與上述類似的過濾過程后,在23個篩選出的弛豫材料中,73.91%的材料的形成能低于-1 eV/atom,表明其具有較高的化學穩定性。

  張浩總結指出,通用原子嵌入算法,可用于新材料預測,從而優化器件性能。

北京化工大學化學工程學院副教授張國彬:用AI研發+檢測為涂料產業創新插上智慧的翅膀
06-25 17:15:04

0I3A0419.JPG

  張國彬副教授指出,當前化工行業面臨研發投入大、周期長的問題,需要以AI破壁,從數據荒漠到產業戰場。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用數據驅動產業突圍。第一是通過基于知識圖譜與檢索增強生成技術的智能問答系統。原創“知識圖譜型數據庫及檢索增強技術”破解無人指導難題,實現實驗方案“自主生成”。第二是高通量裝置實現貴金屬催化劑制備方案快速驗證。原創“雜原子摻雜限域錨定制備技術”解決了貴金屬催化劑“減量增效”的困境。原創“貴金屬催化劑高通量浸漬法制備技術”解決了貴金屬催化劑合成效率低難題。第三是建立貴金屬催化劑研發智能決策引擎。原創“大數據與智能算法”雙輪驅動技術破解“大海撈針式”配方優化的難題。最后綜合解決方案形成產品,形成貴金屬催化劑智能研發裝置。

  針對涂料行業,在生產階段,通過AI建立生產工業過程模擬及產品質量控制技術研究、樹脂合成反應關鍵參量在線檢測技術研究、樹脂合成反應先進控制方法研究、涂料性能預測模型、涂裝設備性能預測模型、涂膜弊病缺陷識別模型、涂料研發質量檢測數據集與知識庫、基于檢索增強和微調技術的涂料研發對話模型、工廠黑燈實驗室整體解決方案、研發黑燈實驗室整體解決方案。在實施階段,基于大語言模型的涂料模型應用架構及場景規劃與項目組織貫穿“客戶需求——生產工藝——客戶施工工藝”全流程。構建一個具有一定智能交互能力的AI涂料的“智能體”,能夠優化設計,低成本滿足客戶多方位需求。

盛虹先進材料研究院院長胡廣君:AI驅動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對化工材料行業的機遇與挑戰
06-25 16:55:42

0I3A0407.JPG

  2024年以來,各種各樣的人工智能(AI)模型與應用層出不窮,AI在不斷迭代之下也越來越“好用”,一大批黑科技產品井噴式爆發。這一系列的技術突破標志著AI經過數十年的發展,突破了從“無用”到“可用”的技術拐點,進入指數級增長階段。雖然說人工智能全方位賦能千行百業還存在不少亟待化解的挑戰,短時間內也很難有一個超級智能體解決所有問題,但AI的垂直應用將會率先取得突破。

  胡廣君院長報告指出,當前化工材料行業已經看到了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曙光,AI、具身智能(EI)和大數據的結合正使這一天加速到來。如果說自動化是上一個時代化工材料企業的重要關鍵詞,那么智能化將是下一個時代化工材料企業的重要關鍵詞,未來5到10年,化工材料行業將邁入全新的階段,黑燈工廠、黑燈實驗室將逐步普及化。

  AI驅動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為化工材料行業帶來多重機遇與挑戰。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和制造基地,有世界上最豐富的行業應用場景。美國強在AI技術的原創性,而中國則擁有AI產業化落地和AI應用開發最肥沃的土壤,有望在AI和EI的垂直應用創新上最早取得商業成功。AI具身化(機器人、AR設備等)催生百億級新材料需求,如輕量化復合材料和柔性傳感器,革新“4D任務”(危險、枯燥、臟污、簡易)場景。

  AI對行業進行重塑,對化工材料行業進行七維賦能,助力降本增效。研發創新:從依賴經驗到精準研發,拓展研發思路,加速新材料研發,優化研發流程,降低研發成本;生產制造:AI成為數字大腦,優化生產工藝,實現生產過程智能控制,提升HSE管控水平;設備裝置健康管理:AI讓設備維保告別經驗主義,從故障維修到預測維護,識別與管控風險,減少非計劃停車;質量管理:提高檢測精度和效率,預測質量變化,降低質檢成本和安全風險;市場拓展:推動各行各業全面升級與轉型,催生對高端化工新材料的新應用和需求動能;客戶服務:滿足個性化需求和解決方案,增強客戶體驗,增加客戶黏性;供應鏈管理:優化原材料采購和庫存管理,提升供應鏈協同效率。報告對于AI在全球化工50強案例進行了分享。

  胡廣君指出,AI重塑全球化工材料行業面臨八大挑戰,技術瓶頸、數據孤島和高成本等仍待解決?;て髽I不妨通過試點實施、數據先行、學習標桿、建立數字圍墻、開發AI材料、成立AI大腦、建立AI生態進行探索實施,從“應用者”邁向“引領者”。

北京科技大學新材料技術研究院教授張達威:AI賦能的防腐涂層新材料設計與評價
06-25 16:35:08

0I3A0399.JPG

  受材料/環境諸多因素耦合作用及累積效應的影響,材料腐蝕過程機理十分復雜,對其行為規律的評價是耐蝕材料研發全鏈條中耗時最長、成本最高的關鍵環節。近年來,人工智能與材料制備、表征與評價技術的交叉融合為材料腐蝕與防護領域的研究范式帶來變革性突破。材料基因工程高通量實驗和大數據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提升了對材料腐蝕過程的數據采集能力和分析挖掘能力;以數據為驅動,引領材料腐蝕研究方法從經驗指導下試錯實驗向腐蝕大數據+人工智能分析的跨越式變革,將大幅度提升耐蝕新材料的研發效率和技術水平。

  其中,高通量和自動化實驗技術可顯著加速耐蝕材料的篩選及其在復雜/耦合影響因素下的腐蝕評價。利用機器學習方法,實現材料腐蝕程度/速率的高效預測和成分配比的智能化設計,與傳統“試錯式”研究方法相比大幅度縮短了腐蝕評價周期,降低了材料研發成本。

  張達威在報告詳細介紹了人工智能技術在防腐涂層新材料優化設計與服役評價中的4方面應用案例。

 ?。?)涂層緩蝕成分篩選:基于多維度分子性質的緩蝕劑智能預測生成。

 ?。?)緩蝕成分協同優化:基于組合材料芯片技術的緩蝕劑高通量篩選。

 ?。?)涂層配方工藝優化:基于機器學習的自修復涂層配方智能優化設計。

 ?。?)涂層性能腐蝕大數據評價:基于腐蝕原位監測的涂層修復-失效機制解析。

中建西南院建筑新材料及新產品創新中心總工程師張衛東:單層結構單組分水性超疏液自清潔涂料及應用
06-25 16:15:57

0I3A0391.JPG

  張衛東在報告中介紹了超疏液涂層材料研究歷程。1805年,楊氏潤濕理論模型,將超疏水與固體表面的靜態接觸角θ和界面自由能關聯起來;1936年,Wenzel模型建立;1944年,Cassie-Baxter模型建立;1997年,德國科學家威廉巴斯洛團隊研究了1000多種植物葉子表面的疏水自清潔,發現以荷葉為代表的植物葉子表面具有微/納層級粗糙結構,展示出超疏水自清潔的“荷葉效應”,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超疏液表面材料的研究熱潮。

  經過近30年的研究,在實驗室層面,已成功研發出多種超疏水、超疏油以及超雙疏自清潔涂層材料。然而,因為該類材料的表面自由能很低,涂層的附著力和耐磨損性一直是一個懸而未決的世界性技術難題。為此,2015年,中國學者路遙博士及其合作伙伴在Science上發文,提出了“黏合劑或雙面膠+超疏水涂層”的方法,大大提高了超疏水涂層的魯棒性。但嚴格上來說,并不是便于工業化生產和規?;瘧玫某R?ldquo;填料+黏合劑”型超疏水涂料。經過近30年研究,實驗室層面,已經研發出許多種超疏液自清潔涂層材料,但始終沒能實現產業化生產和規?;瘧茫踩狈ο嚓P標準。

  張衛東介紹指出,經過多年潛心專注的研究,其團隊在第一代醇分散型超疏液涂層材料和第二代超疏液自清潔粉末涂料的基礎上,成功開發出單層結構單組分的“乳液+填料”型水性超疏水和超雙疏涂料,且顏色可定制,適用于多種基材表面。具有單組分、常溫固化、連續成膜、不掉粉;環保無污染,便于生產、存儲和運輸;可實現色彩定制,滿足裝飾性;可適用于粗糙和光滑表面;適用于剛性、柔性多種基材;適用于既有的水性和溶劑型涂膜表面;綜合成本低,經濟性好等特點。

  經第三方檢測,水滴與涂層表面接觸角154°;涂層附著力達到最優的0級;經600 h加速老化后,水滴與涂層接觸角142°。系列產品相對成熟,已初步應用到建筑內外墻、高速公路護欄、集裝箱、汽車輪胎、輪轂等方面,展示出耐久性良好的超疏水或超疏液性能。

悉騁新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商務經理王沐:AcryGuard? Superhydrophobic MP在超疏水領域的解決方案
06-25 15:56:26

0I3A0370.JPG

  王沐在報告中介紹了在AcryGuard™在超疏水領域解決方案,以荷葉效應為靈感源頭,基于Cassie-Baxter模型的應用,將"微納分級結構+低表面能修飾"的自然智慧轉化為工業解決方案。

  從荷葉到超疏水涂層。

  顯微鏡下的荷葉表面,5~15微米的乳突結構上生長著納米級蠟質晶體,這種"山丘覆絨毛"的復合結構讓水滴接觸角達到150°以上,而滾動角小于10°——這正是AcryGuard™技術的仿生原型。傳統超疏水涂層需先構建粗糙結構再修飾低表面能物質,而AcryGuard™通過丙烯酸酯微粉助劑,在涂料體系中同步實現"微納結構構"與"低表面能",使涂層接觸角穩定在152°-155°,滾動角<10°,達到超疏水材料的嚴苛標準(接觸角>150°,滾動角<10°)。這種技術突破源于對Cassie-Baxter模型的深度理解。該模型揭示:當表面粗糙結構截留空氣形成"氣墊"時,水滴與固體的實際接觸面積可銳減至2-3%,就像"水滴踩在空氣席夢思上"。AcryGuard™的電鏡圖像顯示,其表面微米級凸起與納米級溝壑構成的分級結構,能有效鎖住空氣層,使水滴在15°傾斜表面即可快速滾落,同時帶走98%以上的灰塵顆粒,實現自清潔效應。

  從實驗室數據到產業落地。

  在隧道、橋梁水性易清潔涂料配方中添加AcryGuard™(8%)800KF、(8%)2000K以及800KF(5%)和2000K(3%)復配使用。測試數據顯示,涂層接觸角顯著增加,滾動角明顯減小,復配使用效果更佳,表明表面微納結構多級分布優勢明顯。在磨耗測試中,1000次磨耗量小于20毫克,磨耗1000次后接觸角減小量小于3°,這得益于微球在涂層中的均勻分布,不僅構建了“微納結構”、降低表面能,還因其自身較高硬度增強了耐磨性能。同時,由于氟化物或硅化物在聚合時均勻分布在涂層中,顯著提升了涂層的耐擦、耐重復性能。此外,在戶外90天和QUV老化試驗中,AcryGuard™表現出色,這得益于其微粉本身具備高于一般樹脂的耐酸堿、耐鹽霧、耐紫外線性能,且微球表面的可反應基團提高了交聯度,增強了涂層機械性能,使其更耐久、耐候。產品還具備一定消光性能。

  目前,紡織面料領域客戶對AcryGuard™產品表示濃厚興趣,期望應用于沖鋒衣面料,實現防水透氣效果。未來,在防污、防菌、防腐、除冰、防霧等更多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推動超疏水技術的廣泛應用和行業發展。

中遠關西涂料化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會成主持 模塊四:高性能與特殊功能性涂料/AI技術賦能涂料工業未來發展
06-25 15:55:09

0I3A0377.JPG

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常務副院長、特聘教授/杰青姜學松:光交聯自褶皺圖案化涂層
06-25 15:50:24

0I3A0364.JPG

  表面微納米圖案賦予高分子材料獨特的光學、聲學、電學、摩擦、浸潤和生物性能,因此在表面構建微納米圖案一直是高分子材料科學研究的重點。姜學松教授介紹近期他們課題組開發的一種通過光聚合誘導自褶皺在表面構建自組織圖案的方法。

  該方法利用低表面能含氟大分子光引發劑在光固化丙烯酸酯涂層體系中形成自組裝梯度。在紫外光照射下,單體聚合并發生交聯固化,梯度交聯導致體系內上下應力失配,從而在表面產生褶皺圖案。通過進一步使用掩膜板進行選區光照及程序化曝光,可以制備出有序和無序混合的多層次褶皺圖案。

  由于褶皺圖案具有類似生物體表面皺紋的形貌以及涂層內部的梯度交聯結構和非線性應力分布,所制備的多級次褶皺圖案化涂層展現出獨特的抗沖擊和摩擦力學自適應行為。采用氟化聚氨酯光引發劑制備的光固化涂層(SWMAPS)表現出優異的耐磨性能。在摩擦試驗機上進行磨損實驗時,經過僅萬次往復摩擦后,其表面形貌依然保持完整,摩擦系數也保持穩定。此外,SWMAPS還具備高效率、可控形態、良好的表面機械性能和自恢復性能。自褶皺光固化涂層還能顯著提高材料的表面抗沖擊性能和韌性。理論模擬和實驗結果表明,固化涂層的表面自皺形態和內在層次結構有助于能量耗散和抗沖擊性能。

  微納米褶皺圖案光固化涂層具有獨特的光學、抗沖擊和耐磨性能,并表現出一定的力學自適應性,適用于光學器件、封裝和涂層保護等領域。通過光固化交聯誘導產生的自褶皺圖案具有制備簡單、可控性強等優點,這一策略開創了機械力學自適應圖案表面的新領域,顯著提高了表面涂層材料在各種環境中的耐久性,延長了涂層的使用壽命。

信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梁上海:橋梁鋼結構長效防腐與防火的革命性創新技術
06-25 15:10:41

0I3A0352.JPG

  梁上??偣こ處熢趫蟾嬷姓故玖诵藕托虏牧瞎煞萦邢薰咀?995年成立以來的發展歷程。信和是國家級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2021年被認定為國家綠色工廠,并擁有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

  梁上海指出,持續創新使信和成為細分市場引領者。第一個具備跨海大橋業績(全配套)的國內品牌,其革命性石墨烯防腐創新技術產品作為行業標桿,鋅烯望石墨烯鋅粉涂層系統通過NORSOK M-501性能測試,產品應用包括橋梁、基建、風電等超百萬噸鋼結構。獲得國內首張環氧烴類防火認證證書,二十年免維護,可滿足橋梁特殊防火要求。

  報告詳細介紹了橋梁鋼結構長效防腐的革命性創新技術——“鋅烯望”。從介紹含鋅防腐涂料技術迭代發展進程入手,指出,新一代技術利用石墨烯二維片層結構高效屏蔽作用,大幅度提高了涂料的防腐蝕性能,并賦予涂膜優異的力學性能使涂膜更加堅韌。

  “烯”——獨特的石墨烯專利技術,與HG/T 5573—2019石墨烯鋅粉底漆標準中對應的石墨烯材料電鏡掃描圖一致;其獨特的二維片層結構使性能(導電、屏蔽、機械等)更加穩定,且更具分散性;

  “望”——超分散專利技術,解決了石墨烯在涂料中分布均勻不團聚,且在兩年貯存后,仍具有良好的穩定性;解決了涂裝和成膜過程中石墨烯在涂層中的排列問題,最大限度地提高涂層的屏蔽性能和鋅粉利用率;增強了對底材的潤濕性能,附著性能得以提升;

  “鋅烯望”——從石墨烯制備到石墨烯涂料生產及應用的全鏈條自主可控的高新技術產品。

  梁上海表示,石墨烯鋅粉底漆與傳統富鋅底漆不同,是石墨烯材料獨特片層結構+多種優異性能主導,而不是鋅粉主導;優先并一直是原子片層的物理屏蔽主導,而不是傳統富鋅的陰極保護優先主導;石墨烯活化鋅粉,即使低鋅含量,有效鋅粉利用率高于富鋅中鋅粉。

  報告展示了鋅烯望涂層在耐鹽霧測試、耐曝曬測試、抗沖擊測試、厚膜抗開裂性測試中的優異表現,其作為信和的革命性產品已經是信和成為第一個達到應用超百萬噸鋼結構的石墨烯涂料廠家,從石墨烯制備到石墨烯涂料生產及應用的全鏈條自主可控,同時信和還是第一個石墨烯涂料標準制定單位,第一個在國際(SSPC)上推廣石墨烯涂料技術企業。

  報告最后介紹了梁鋼結構火災的危害,并指出要為不同環境選擇合適的防火涂料類型,并展示了信和橋梁防火產品的應用案例。

山東魯北企業集團總公司技術中心主任鮑樹濤:硫酸法、氯化法鈦自粉清潔聯產與魯北生態工業耦合產業化
06-25 14:50:01

0I3A0334.JPG

  魯北集團是生態環境部等批復認定的我國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魯北化工園區是山東省政府認定的山東省首批化工 園區,是省高端化工循環經濟產業園。旗下企業30余家,其中控股上市公司1家(魯北化工600727);資產200億元,職工6000余人;年產31萬噸鈦白粉、260萬噸氧化鋁聯產學品、100萬噸復合肥、30萬噸磷銨、60萬噸水泥、100萬噸原鹽、30萬噸甲烷氯化物、2萬噸碳酸鋰、3萬噸磷酸鐵聯產3萬噸磷酸鐵鋰、5000噸溴素、1萬噸有機染顏料。是國家較早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擁有省級及行業批復認定研發平臺10個;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80余項,授權發明專利100余項,其中國際發明專利5項。

  魯北化工是硫酸法和氯化法鈦自粉生產供應商,下屬金海鈦業、祥??萍?、源海新材料是其主要鈦白粉生產企業。面對廢硫酸、酸性廢水、硫酸亞鐵3個硫酸法鈦白粉清潔生產的瓶頸難題,魯北化工開發了轉相分離工藝生產鈦白粉“白石膏”新技術,實現了化學分解鈦石膏制硫酸聯產水泥資源化利用;開發磷酸絡合脫鈦和硫酸濃差結晶除鐵新技術,凈化后廢酸去萃取磷酸,實現了鈦白粉廢酸高效高值利用;首次開發了鈦白粉副產硫酸亞鐵制備磷酸聯產磷酸鐵鋰新方法,建成磷酸鐵及鐵鋰聯產裝置,附加值實現倍增;采用連續酸解鈦礦、廢酸連續浸等新工藝技術,持續節能挖潛和極限降本,被中國石化聯合會認定為能效領跑者標桿企業(鈦白粉)。魯北化工鈦白粉清潔生產技術,破解了長期困擾行業發展的“高污染”和“高耗能”難題,把廢硫酸、鈦石膏亞鐵值效資源化變成水泥、鋰電池材料,實現了硫酸法鈦白粉產業的“零”排放和可持續發展。利用硫酸法鈦白粉副產的廢與還原,連續酸浸生產人造金紅石,解決了氯化法鈦白粉原料依賴進口的問題, 實現了硫酸法與氯化耦合穩定聯產。

  報告最后介紹了魯北生態工業模式和營銷與合作模式。

湖北匯富納米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經理王浩臻:流變核心–氣相納米材料在涂料行業中的協同增效
06-25 14:30:31

0I3A0317.JPG

  湖北匯富納米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氣相納米粉體材料——氣相二氧化硅、氣相三氧化二鋁和氣相二氧化鈦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企業,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設立了國家級氣相二氧化硅創新孵化基地。

  王浩臻在報告中介紹了HIFULL®氣相法納米材料的生產工藝和理化特性,包括氣相二氧化硅、納米氧化鋁、納米二氧化鈦。氣相納米材料粒徑較?。涸?~40 nm;聚集體0.2~0.3 μm;附聚體1~100 μm;呈三維鏈狀結構。氣相法二氧化硅原生粒子組成聚集體時, 粒子表面粗糙, 粒子之間的熔合或熔結形成聚集體;聚集體與聚集體之間有弱的范德華力和不規則的嵌合力形成附聚體。氣相二氧化硅比表面積大,30~450 m2/g,表面極性強,存在大量Si—OH。使用活性改性劑與氣相二氧化硅表面的硅羥基進行反應,改性劑活性基團以化學鍵的方式接枝至氣相二氧化硅表面,從而使得氣相二氧化硅呈現不同的性質。而氣相法三氧化二鋁可用于PET薄膜開口劑,提升熒光燈、粉末涂料流動性,提升噴墨紙涂料的帶電性、光澤度、印刷性,提高涂層涂覆的硬度和耐磨性。氣相法二氧化鈦可用于催化劑載體,光催化反應的活性成分,硅橡膠用熱穩定劑,化妝品行業,提高涂層的耐熱性等。

  報告講解了氣相二氧化硅在涂料中的作用機理——增稠觸變、防流掛、防沉淀、助流抗結、保溫隔熱、降低導熱系數等。最后展示了HIFULL®產品于涂料工業中的推薦應用配套和示例以及相應的分散設備,給出了氣相納米材料在水性工業涂料、防腐富鋅涂料、粉末涂料等涂料體系中的應用實際和增強效果。

江南大學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院長、科技部光響應功能分子材料國際聯合研究中心、江蘇省先進感光材料高價值專利培育示范中心教授/博導劉仁:光固化材料的固化應力產生機制及其基材附著影響機制研究
06-25 14:10:20

0I3A0301.JPG

  光固化是多個戰略、新興產業的關鍵共性技術。快速高效、綠色環保的光固化技術在商品涂裝、印刷、黏結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光固化過程中丙烯酸酯雙鍵的快速交聯會限制分子鏈的移動性,導致內部應力積累,進而導致界面強度和尺寸穩定性的降低。因此,探明光固化應力產生機制是發展高性能光固化涂料的關鍵基礎。要研究光固化收縮應力的演化發展與弛豫過程以及光固化涂層材料的基材附著影響機制。明晰固化應力產生機制,探明光固化參數對收縮應力全周期的影響規律,突破應力對涂層附著的影響。

  劉仁教授團隊的研究,建立了一個多尺度框架來解析光聚合過程中應力積累到松弛的全周期演變:(1)光固化應力的生成:采用紅外-流變-光聯用法通過流變學方法識別凝膠化時的應力起始點;(2)光固化應力的弛豫:通過相角和收縮率分析實時監測鏈松弛過程;(3)光固化應力的增長:將損耗模量最大值與玻璃化動力學建立機理關聯。并通過將固化參數與應力曲線的關聯研究構建了溫度–強度–時間(TIT)圖和時間–溫度–轉變(TTT)圖。

  光強的影響機制表明,輻照劑量決定了凝膠-玻璃化時間,低光強協同延長內應力弛豫窗口期;調節輻照光強,可同步提升儲能模量并降低收縮應力。輻照劑量的影響機制表明,光強增加,輻照劑量對收縮率的影響降低,輻照劑量提高,轉化率的升高與收縮的受限導致應力增大,附著力降低。溫度的影響機制表明,溫度顯著提升樣品黏性,同步延長應力弛豫窗口期;溫度升高,收縮應力的積累得到緩解,涂層附著力上升。

  實驗建立了光固化過程應力生成-松弛行為的表征方法,探明了內應力的生成機制。(1)光強不影響臨界點轉化率,但能調節內應力松弛的時間窗口進而影響涂層的附著力;(2)光強增加,輻照劑量對材料收縮率的影響降低;(3)升溫可加速應力松弛過程,提升涂層附著力。

蘇州大學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部、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先進纖維材料全國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導/杰青嚴鋒:抗菌涂層
06-25 13:50:37

0I3A0294.JPG

  嚴鋒教授在報告中指出,每年由微生物感染和腐蝕帶來巨大損失??咕繉邮且环N通過物理或化學作用抑制或殺滅表面細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功能性涂層??咕繉涌捎糜诠I防護、食品工業、醫療領域、建筑與家居等領域。2024年抗菌涂層市場規模達到46億美元,未來5年內增長至100億元左右。目前的抗菌涂層主要分為3類:抗污涂層,即減少病原菌的黏附;抗菌涂層,殺滅附著的病原菌;抗菌/抗污涂層,即兼具抗細菌粘附和殺菌的涂層。構建涂層的方法可以分為化學、物理、生物及新興技術等。

  抗菌涂層按其發揮抗菌作用組分可以分成多種類型,比如金屬離子型、光催化型、聚合物型、酶或抗菌肽涂層、微納米結構抗菌涂層等。金屬離子型抗菌涂層通過釋放金屬離子抑制或殺滅微生物的功能性涂層,該類涂層在醫療器械、公共設施、水處理等領域應用廣泛。光催化型抗菌涂層利用光催化材料(如TiO?、ZnO等)在光照下產生活性氧物種殺滅或抑制微生物的新型抗菌技術,可用于醫療器械、建筑表面、紡織品等領域。聚合物型涂層利用抗菌聚合物作為涂層,或在聚合物中摻入抗菌成分賦予材料表面持久抗菌性能的技術,可用于醫療器械、食品包裝、水處理和公共設施等領域。酶或抗菌肽涂層將生物活性分子(如酶、抗菌肽)固定在材料表面以賦予其特定抗菌功能,可用于醫療、食品包裝、水處理等領域。微納米結構抗菌涂層結合表面微觀結構設計和疏水特性抑制微生物附著和生長的功能材料涂層,可用于醫療器械、海洋防污、食品包裝等領域。報告還介紹了各種類型涂層的優缺點。

  嚴鋒團隊在聚合抗菌涂層做了部分工作。在PDMS表面接枝陽離子聚合物,并通過陰離子交換將引入氨基酸陰離子,制備具有NO可控緩慢釋放的抗菌抗污涂層。聚離子液體是指由離子液體單體聚合生成的,在重復單元上具有陰、陽離子基團的一類離子聚合物,兼具離子液體和高分子聚合物的優良性能。由于聚離子液體同時具備離子液體與聚合物的優點,并且克服了離子液體的流動性,因而近年來成為高分子科學領域研究的熱點之一。嚴鋒教授在報告中介紹了基于聚離子液體抗菌材料與涂層的制備及其應用,根據上市公司亞廈股份合作表明,實現了CO2基陽離子聚氨酯抗菌乳液的規?;苽浜蛻?。

  嚴鋒教授最后指出,抗菌涂層發展了很多年,但是仍然存在很多挑戰,我國對抗菌涂層需求巨大,國產產品性能需大幅提升,要向多功能納米復合涂層設計、微納結構控釋技術、智能響應與動態防護、綠色可持續技術方向發展。

北京化工大學教授、亞洲輻射固化協會主席聶?。褐袊椛涔袒袠I現狀及發展趨勢
06-25 13:31:43

0I3A0277.JPG

  聶俊教授在報告中概述了2018–2023年我國光固化市場原材料、配方產品、出口情況等總體行情統計;介紹了北美輻射固化行業市場動態,包括規模、常見技術及未來兩年細分市場增長預期;詳細闡述了我國輻射固化技術的最新動態,包括在多種功能領域的應用,低揮發性單體、生物基UV樹脂、各種光引發劑的開發,光引發前線聚合快速修復技術,以及UV技術在各種領域的前沿應用。

  報告表明輻射固化熱點技術將聚焦于低能電子束固化、3D打印、準分子固化技術(172 nm VS 254 nm)、雙重固化技術、受限制使用引發劑、單體等的替代技術、可再生光固化材料、光固化材料的回收與再利用等;并指出了當前輻射固化面臨的挑戰:應用的部分產業產能過剩,原材料產能急劇增長,傳統應用領域日趨飽和,法律法規的日益完善,技術升級的瓶頸等。聶俊教授最后對輻射固化技術應用新趨勢及相關引導性政策法規進行了介紹。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黨委書記/教授申 亮主持 模塊三:輻射固化技術及新材料新技術
06-25 13:30:01

0I3A0341.JPG

25日下午議程
06-25 12:31:26

會議議程_04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關鍵材料全國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張斌斌:仿生超疏液海洋防腐防污材料
06-25 11:35:38

0I3A0260.JPG

  張斌斌腐蝕損失是各類自然災害直接經濟損失之和的5~10倍。中國工程院重大咨詢項目——《我國腐蝕狀況與控制戰略研究》表明,2014腐蝕總成本>2.1萬億元,估算我國2024年腐蝕成本>4.5萬億元,因此開發高校防腐防污措施非常重要,

  受荷葉、彈尾蟲等生物體表面特殊浸潤性現象啟示,仿生超疏液(超疏水、超雙疏等)材料的發現與人工制備近年來受到研究人員的極大關注,其優異的界面不潤濕與低表面能特性使其在自清潔、流體減租、油水分離、防結冰、霧氣收集、防腐防污、能量捕獲、傳感器等應用領域展現出巨大潛力。特別是超疏液材料的設計研制為海洋防腐防污材料與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視角和研究思路。

  張斌斌研究院的報告主要介紹了其團隊關于仿生超疏液材料的設計制備、性能調控及其在海洋防腐防污與低溫防冰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具體涉及超疏水表界面材料設計與防腐防污機理,超雙疏–超疏熱液材料與界面防腐增強行為,超疏液防腐材料界面穩定性強化與長效性提升策略,超疏水防腐涂層的工程應用與技術驗證等,并對該領域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

  張斌斌介紹了團隊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超疏水防腐防污材料。基于微納構筑與低表面能策略,采用刻蝕、氧化、水熱等構建了超疏水防腐防污材料體系。并進一步建立了一步電沉積、一步水熱、一步噴涂等方法實現了超疏水防腐材料的高效獲取。通過一步噴涂法構建的超疏水涂層展現出優異防腐性能,Rct和低頻模值提升6~9個數量級。模擬高鹽高濕大氣腐蝕環境,提出了超疏水表面一種潛在的鹽粒潮解自融合防護機制。

  (2)超雙疏-超疏熱液防腐材料?;诩{米顆粒與有機硅烷功能改性構建超雙疏功能涂層。涂層展現出低表面能、斥液性,實現不同表面張力液體驅動的自清潔,具有抗腐蝕,耐戶外大氣腐蝕,可實現液體無損輸運與基材適用性。

 ?。?)疏液界面穩定性強化技術。提高超疏液界面穩定性與耐久性是推動其從實驗室走向實際應用的關鍵。包括中間過渡層強化,具有內部均一性的“功能顆粒+粘結劑”復合涂層構建,仿豬籠草液體灌注超滑表面/涂層,纖維嵌入增強型涂層體系構建,賦予涂層損傷-自修復功能,并通過先拆分后組合的方式形成多尺度鎧甲結構組裝。實現了在高溫阻燃、低溫延遲結冰、光熱融冰等多功能集成與協同防護研究獲新進展。

 ?。?)放大生產、工程應用與技術驗證。已授權發明專利7件,實現單次100 kg放大生產與規模制備。已通過山東高速G25混凝土護坡外墻工程應用與技術驗證,通過南海“高鹽、高濕、高熱、高輻照”強腐蝕環境下某裝備電子器件表面超疏水防腐測試。

江蘇三木集團有限公司研發工程師/博士王濤:生物基樹脂在涂料中的研究進展
06-25 11:15:07

0I3A0239.JPG

  針對傳統有機涂料原料多來自于傳統化石燃料不可再生和生態環境問題,以及全球各國對于環保政策的日益趨嚴,來源廣泛、可再生、技術可行、性能優越且可調控的生物基原材料收到廣泛關注。

  王濤博士介紹了代表性生物基原材料,包括植物油、木基原材料的結構和主要成分。著重介紹了聚氨酯涂料、環氧涂料、聚酯涂料等生物基涂料的最新研究進展,包括反應機理、應用特性等。

  報告最后展示了三木集團生物基產業鏈。三木利用甘油生產環氧氯丙烷、醇酸樹脂(100%固體分,生物基含量80%以上),再通過環氧氯丙烷制備環氧樹脂、UV樹脂等。利用植物油(酸)制備環氧酯(飛機蒙皮防腐)、環氧化植物油、環氧固化劑、多元醇,通過環氧化植物油制備UV樹脂(木器漆、油墨),通過多元醇制備聚氨酯固化劑。此外,還可以通過腰果殼油制備環氧固化劑。

  王濤博士指出,生物基材料具有原料可再生,減少對石油資源的依賴;可利用農林廢料提取有效成分;可設計成可降解材料;結構多樣,提供多種改性可能,帶來獨特的性能等有點,但同時也面臨著探索尚處于起步階段,需要大量資金用于研究、開發和大規模工業生產的基礎設施建設;由于生物基原料固有的多樣性,產品的批次間一致性存在挑戰;生物可降解性可能與耐用性的需求相沖突等問題。他表示,展望未來,材料性能要求應放在第一位,生物基研究還處于早期階段,存在巨大的創新潛力。

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博導梁福鑫:基于Janus材料的水性自分層涂層設計
06-25 10:55:09

0I3A0223.JPG

  Janus材料是指同一顆粒兩面具有不同化學組成或性質,具有與界面類似的結構特征。1992年,de Gennes在諾貝爾獎頒獎演講中,預測了Janus顆粒類似雙親性分子可在液/液界面自組裝并且具有明確方向指向,激起了Janus顆粒的研究熱潮,Janus材料對促進新材料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Janus顆粒具有兩親特性,在表/界面處能夠自組織取向,在基體中能夠形成特定聚集結構?;谶@一特點,Janus顆粒有望為設計功能涂層提供新的構筑單元。

  梁福鑫教授在報告中介紹了Janus材料化學組成和功能分區設計、宏觀形態和微結構調控、材料批量化制備研究進展,探討了Janus材料在水性自分層涂層設計中的獨特作用。他表示,設計合成了有機–無機復合Janus材料,將有機“軟”和無機“硬”組成分區集成,使其在界面處能夠自組織取向并調控與其他組成的聚集結構,實現涂層的特殊分層和微納結構設計。以兩親性Janus顆粒為水性涂層添加劑,利用其界面自取向和自分層特點調節涂層不同功能組成空間分布,構筑超薄單顆粒涂層和自分層涂層,賦予涂層超疏水、潤滑、耐磨、抗腐蝕、環境響應等功能。

  報告最后展示了基于Janus材料的水性自分層涂層的研究進展。進展1:Janus顆粒構造單元設計合成。發展了組成/功能空間分區和形狀各向異性精準可調的Janus材料規模化制備方法??芍苽涔δ芪⒛z囊,實現相變蓄熱調溫。進展2:Janus顆粒自取向構筑單顆粒超薄涂層??蓪崿F兩親界面取向;疏水/環境響應高分子,微納結構強化;復雜表面功能涂層。通過有機-無機組分協同作用,Janus顆粒構筑牢固功能涂層,溫度響應實現動態浸潤性調控;Janus顆粒動態構筑涂層;潤滑(有機)與耐磨(無機)功能單顆粒尺度均勻復合。進展3:基于Janus顆粒的水性自分層涂層。實現水性涂層自分層提高組成/功能利用率;還可解耦力學和功能模塊,增強多級界面,作用協同,低閾值,可重構。進展4:功能微膠囊自分層涂層??蓪崿F制備海洋防腐、防污自分層涂層;自潤滑、自修復、控溫多功能自分層涂層等。

南昌航空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導梁紅波:光固化航空涂層及低空經濟新機遇
06-25 10:35:32

0I3A0208.JPG

  梁紅波教授在報告中介紹指出,航空涂層包括飛機蒙皮涂層、飛機艙室涂料、飛機發動機涂料、飛機零部件涂料、特殊專用涂料(包括隔熱涂料、阻燃涂料、隱身涂料、防覆冰涂料等)。當前我國航空工業快速發展,C919大型客機、運-20“鯤鵬”大型運輸機等多種機型投入使用,2024年民航全行業運輸飛機期末在冊4394架,軍用飛機超過3300架,航空涂料市場前景廣闊。在商用航空裝備生產領域,以PPG為代表的歐美企業占國內市場份額超85%;在軍用航空裝備生產領域,以燈塔涂料為代表的“國家隊”企業占據主要市場。

  輻射固化技術具有高校、節能、經濟、環境友好、適應性廣的5E特性,其在航空航天領域可用于透明座艙罩涂層、標志漆、蒙皮和隱身涂層修補、復合材料成型及飛機修補,產品包括三防漆、包封膠、掩膜、定位、鉚接和加固膠黏劑。報告展示了光固化用于航空發動機葉片陶瓷型芯光固化增材制造,通過光固化制造航空仿鯊魚皮涂層等。梁紅波介紹其課題組的研究方案,包括高耐候光固化氟碳聚氨酯蒙皮涂層、隱身涂層。報告展示了隱身涂層光引發前線聚合快速修復技術設計思路,該課題組合成了一系列快速固化樹脂體系和固化劑,突破了光引發“多米諾”固化過程熱的傳遞與控制難題,將隱身涂層長達7天以上的固化時間縮短至5分鐘以內,且具有優異的隱身性能。梁紅波教授課題組還對航空透明件防護涂層進行了研究,并展示了其設計思路。

  最后,梁紅波指出,近年來,發展低空經濟成新的經濟增長引擎。2025年兩會報告指出,要推動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安全健康發展。低空經濟是以各種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各類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的綜合性經濟形態。低空飛行器主要以垂直起降型飛機(VTOL)與無人駕駛航空器為載體。這也是航空航天涂料新的研究領域。

復旦大學智能材料與未來能源創新學院/復旦大學先進涂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高端裝備涂料全國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導周樹學:幾種超滑雙封端PDMS分子刷涂層的制備與性能研究
06-25 10:16:49

0I3A0193.JPG

  超滑涂層因其良好的憎液、透明、耐磨和自愈合性能,在抗指紋、防涂鴉、防冰、食品包裝和海洋防污等領域具有廣泛應用前景。周樹學教授在報告中介紹指出,本研究選擇成本較低、反應活性較高的雙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為高分子刷,分別引入到聚氨酯涂層、超分子聚合物涂層和有機–無機雜化涂層中,制備了多種PDMS分子刷涂層,以期解決超滑涂層耐久性和制造成本問題,強化雙封端PDMS刷涂層的超滑特性。具體有:

  (1)以十八烷基三氯硅烷作為橋接劑,將雙端羥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BHPDMS)接枝到丙烯酸多元醇分子鏈之上,并用異氰酸酯固化劑固化,制得透明的類液態高分子刷聚氨酯涂層。發現0.5%添加量的十八烷基三氯硅烷封端BHPDMS4300具有最低的水接觸角滯后(10.1°)。十八烷基與雙端PDMS分子刷存在超滑協同效應,甚至超越了單端羥丙基PDMS刷改性涂層。

 ?。?)將縮水甘油醚氧丙基籠狀聚倍半硅氧烷(GPOSS)與2–氨基–4–羥基–6–甲基嘧啶(UPy)共反應,得到具有超強氫鍵作用的超分子聚合物(GU),并通過簡單的高溫浸漬法將含有極性端基的BHPDMS插在GU涂層表面,制備出可反復接枝的類液態高分子刷涂層。在游離硅油和嵌入硅油的共同作用下,該涂層具有良好的動態防污性能。當表面潤滑組分磨損后,可通過再次高溫浸漬BHPDMS實現高分子刷的反復接枝,恢復其憎液性能。

 ?。?)制備了兩種含PDMS鏈段的兩親性聚硅氧烷溶膠,以此作為乳化劑,將二甲基硅油乳化成納米尺寸的硅油池,并復合至高度致密的溶膠–凝膠涂層中,得到了具有磨損響應自愈合特性的類液態高分子刷涂層。

  本研究為構建長效穩定且堅固耐磨的超滑涂層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和技術路線。

江南大學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院長、教授/博導劉仁主持 模塊二:新材料新技術
06-25 10:15:05

0I3A0216.JPG

中國涂料工業協會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頒證儀式
06-25 10:00:56

0I3A0146.JPG

中國涂料工業協會秘書長 劉杰

為中國涂料工業協會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主任李效玉教授頒發證書

  中國涂料工業協會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主任:

  北京化工大學 李效玉

0I3A0150.JPG

中國涂料工業協會副會長 丁艷梅

為中國涂料工業協會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頒發證書

  中國涂料工業協會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副主任:

  江南大學 劉 仁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 申 亮

  江蘇三木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惠正權

  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王賢明

0I3A0152.JPG

中國涂料工業協會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主任 李效玉

為中國涂料工業協會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常務委員頒發證書

  中國涂料工業協會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常務委員: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李文軍

  復旦大學 周樹學

  上海巴德富新材料有限公司 束樹軍

  江蘇德威涂料有限公司 張曉村

  常州市涂料協會 王留方

  中國石化湖南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任六波

0I3A0155.JPG

0I3A0159.JPG

中國涂料工業協會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主任 李效玉

為中國涂料工業協會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委員頒發證書

  中國涂料工業協會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委員:

  浙江大學 張慶華

  復旦大學 顧廣新

  北京理工大學 賀志遠

  閩江學院 徐艷蓮

  北京化工大學 葉 俊

  湖南懷化學院 舒 友

  中科院理化所中科先投 何 偉

  常州光輝涂料有限公司 吳 競

  湖北天鵝涂料股份有限公司 萬 濤

  金橋德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王景泉

  廣州市盛華實業有限公司 曾玉靈

  方圓標志認證集團有限公司 王曉霞

  山東齊魯漆業有限公司 隋振奎

  浙江長安仁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石少卿

  江蘇蘇博特船牌制漆有限公司 劉保磊

  南京長江涂料有限公司 陳釗聰

  擎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顧宇昕

  衡水新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楊士國

  山西中涂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薛曉東

  江蘇大使同豐涂料有限公司 戴仁興

  佛山羅斯夫科技有限公司 唐燕嬌

0I3A0162.JPG

中國涂料工業協會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主任 李效玉

為中國涂料工業協會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副秘書長頒發證書

  中國涂料工業協會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秘書長

  江南大學 劉 仁

  中國涂料工業協會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

  北京理工大學 賀志遠

  北京化工大學 葉 俊

挪威工程院院士、挪威皇家科學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世名科技中央研究院院長陳德:雙碳目標下涂料行業低碳減排技術路徑與產業化實踐
06-25 09:40:05

0I3A0118.JPG

  陳德院士在報告中指出,為實現溶劑型涂料削減目標,國家設定強制性節能減排指標,推動涂料工業向循環經濟轉型,并對國內十環認證、3C認證、綠色設計產品認證以及國外建筑認證體系進行了系統介紹。

  陳德表示,當前涂料發展已經進入綠色化+智能化階段,100%生物基涂料、能源轉化型涂料、感知環境自適應涂料等成為發展方向,水性涂料、粉末涂料等環境友好型涂料逐漸占據市場,原料替代與可再生成技術方興未艾。而生物基涂料成為低碳發展的主要關注點。2022年全球生物基涂料市場規模已達到95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將增長至172億美元,2024-2030年的復合年增長率(CAGR)為7.8%。2023年北美占據全球生物基涂料市場35%的份額,歐洲占30%,亞太地區占25%,其余地區合計占10%。亞太地區正以每年8%的速度成為增長最快的區域。2023年車輛行業(包括汽車和火車)占據了生物基涂料市場50%的份額,家居裝飾占30%,其他應用合計占20%。并對生物基涂料的國內外標準體系構建、技術創新現狀,廢棄物高值化回收,智能化與低碳生產等實現低碳路徑進行了介紹。

  陳德在報告中分享了建筑領域、工業與交通領域的低碳產業應用和循環經濟實踐案例,以及世名科技歷史沿革。世名科技自2001年成立以來,一直注重科技研發,2021年為加快推進新材料項目建設,成立世名(蘇州)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2024年確立一體兩翼發展戰略,持續強化色彩板塊科研投入,以電子化學品、可再生和循環經濟為著力點,探索經濟與環保雙贏之路;2025年構建以中央研究院為核心的創新研發平臺,聚焦集成電路與新型顯示等電子材料領域核心技術突破,加速推進ESG戰略實施,賦能綠色環保新未來。其色漿可應用于涂料、安全、紡織、光電等多種領域,產品包括水性建筑涂料色漿、水性工業涂料色漿、UV涂料色漿、功能涂料專用納米分散液、電腦配色通用色漿、環氧涂料色漿、智能配色系統等。公司已取得了“產品碳足跡證書”“ZDHC LEVEL 3”“GRS認證”等,并持續推進“bluesign認證”。

  展望未來,陳德指出,生物基涂料面臨成本競爭力不足、標準體系不完善、性能平衡難題等挑戰,我們應致力于合成技術創新、微藻生物油應用、納米復合技術、功能型低碳技術發展等。未來,電池涂料、電動汽車涂料、光伏涂層等新能源涂料領域將有爆發性市場增長,多功能集成涂層是發展方向,低碳涂料的核心競爭力在于環保性能 × 政策合規 × 循環生態 = 可持續市場滲透。企業應錨定水性、粉末涂料普及、生物基材料創新、納米功能化發展,提前布局ESPR、CBAM、REEAM等國際認證要求,形成從原材料(秸稈、微藻)到回收(可降解包裝)的全鏈路減碳的生態閉環。

0I3A0106.JPG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技與裝備部主任李永亮:石化聯合會科技創新工作情況介紹以及未來技術發展方向討論(以綠色低碳為例)
06-25 09:20:49

0I3A0069.JPG

  李永亮主任首先介紹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在科技創新方面的總體工作,包括:(1)積極組織開展行業關鍵共性技術科技攻關;(2)組織開展科技發展指南的編制,引導行業創新方向;(3)持續優化科技獎勵和科技成果鑒定工作;(4)以平臺建設為重點,不斷完善行業創新體系;(5)激發創新活力,聚焦基礎研究和青年科學家人才培養;(6)積極開展技術成果對接和推廣;(7)加強行業知識產權服務工作;(8)推動行業重大技術裝備發展;(9)積極利用專委會平臺拓展業務領域。

  李永亮指出,未來產業由前沿技術驅動,當前處于孕育萌發階段或產業化初期,是具有前瞻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雖然部分尚處研發階段,但其不斷涌現的技術突破將深度重構產業體系。重點推進未來制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和未來健康六大方向產業發展。

  李永亮表示,綠色低碳、人工智能融合、本質安全是石化化工行業發展的三大方向,未來科技發展也將圍繞這三大方向進行。其中,實現碳中和的路徑有4個:能效提升、能源結構調整、碳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埋存;實現綠色和環保路徑有3個:物質高效轉化、資源循環利用、末端污染高效去除。

0I3A0101.JPG

0I3A0102.JPG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材料工業研究所所長肖勁松:“十五五”我國新材料產業發展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06-25 08:55:44

0I3A0084.JPG

  肖勁松所長在報告中首先介紹了我國新材料產業發展面臨的挑戰,他表示當前形勢與要求發生重大改變,國家高度重視新材料技術和新材料產業的發展,新材料成為各國必爭的戰略制高點和關注焦點,新地緣政治下發達國家新材料產業重新定位。因此我們創新體制也產生了變化,由“四唯”向“四個面向”轉變,既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而隨著科技革命和產業的不斷變革,材料科學、技術和產業發展的需求的變化,未來材料的發展將日新月異。新材料的社會需求將發生深刻變革,未來世界將是一個高度老齡化、智能化、低碳/零碳、共享的社會,只有找準未來社會和產業發展,才能把握材料的技術發展方向和產業發展趨勢。他指出,推進新型工業化對新材料產業發展提出新要求:發揮創新對新材料產業的支撐引領作用,提升新材料全產業鏈智能化水平,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模式。

  對于“十五五”我國新材料產業創新發展機遇與重點,肖勁松所長指出,新材料創新發展正在跨入一個全新的階段:由“跟隨型”階段轉入部分“引領型”。路徑一:運用系統思維,從單品突破向全產業鏈創新轉變;路徑二:增強創新能力,建設新材料產業創新體系;路徑三:加快數字化智能化,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路徑四:促進綠色安全發展,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模式;路徑五:加強上下游對接,多措并舉加速材料推廣應用;路徑六:營造公平競爭環境,激發新材料產業發展活力。

  報告最后介紹了部分地方新材料產業發展戰略地位及主要措施。他指出,地方新材料產業呈現“三化”——“向新、向綠、向未來”;有色金屬材料、新能源材料、化工新材料、鋼鐵新材料、半導體材料、電子材料和海洋新材料是產業發展重點領域;區域特色化差異化顯現,東部地區重點發展創新性和先導性較強、成長性和附加值較高的新材料。中西部地區重點發展特色資源新材料;東北地區重點發展服務于重大工程和重大戰略需要、保障國民經濟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材料;從創新驅動、項目牽引和集群集聚三方面重點發力推動新材料產業發展。

0I3A0089.JPG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技與裝備部主任李永亮致辭
06-25 08:43:28

0I3A0075.JPG

  李永亮主任在致辭中代表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技與裝備部、國家化工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對大會的成功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他表示,《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科技創新被置于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為各行各業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為涂料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報告強調要“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并將此作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實踐方向”和“新時代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這充分彰顯了國家以創新驅動引領產業經濟轉型升級的堅定決心。報告中關于“發展新質生產力”“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等要求,不僅是對新發展格局的精準把握,更是對我們涂料行業科技創新提出了更為迫切的需求和更高的期望。對于未來行業發展,他提出:一要強化源頭創新與基礎研究;二要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瓶頸;三要引領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四要深化數字智能技術融合。

  他指出,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一直高度重視并積極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我們將繼續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努力搭建更多像今天這樣高水平、高效率的交流對接平臺,促進創新思想的碰撞與合作機會的產生。同時,中國石化聯也將積極參與和推動相關創新政策的制定與落實,努力營造更加優越的創新環境,鼓勵和支持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開展形式多樣、內容務實的產學研合作項目,共同為我國涂料行業的技術進步貢獻力量。

0I3A0060.JPG

中國涂料工業協會秘書長劉杰致辭
06-25 08:39:35

0I3A0077.JPG

  劉杰秘書長在致辭中首先代表中國涂料工業協會向大會順利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前來參加大會的各位專家學者、各位行業同仁表示熱烈的歡迎。他表示,近年來,涂料行業發展取得深刻進展,就是依靠行業不斷推出新產品,針對下游新應用,滿足市場新需求。當前,受房地產下行影響,建筑和裝飾涂料市場占比從51%下降到46%,而工業涂料占比增長至54%,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支撐。這也使我們行業處于結構轉型關鍵期,新型工業化需要現代制造業轉型升級,新型工業化的核心是發展先進制造業。當前,涂料行業競爭加劇,行業需要通過科學技術創新、產品品質提升和服務方式優化來應對同質化“內卷”。

  劉杰指出,中國涂料工業未來技術發展大會旨在搭建起技術創新平臺,技術創新正是促進行業健康、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路徑,產學研用一體化合作將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企業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高校和科研機構的技術成果是推動行業行業創新的關鍵資源,我們鼓勵企業和科研人員加強對接交流,構建長效合作平臺,促進技術成果落地,從而促進企業走上專精特新發展道路,形成核心競爭力。希望通過本次大會,進一步凝聚行業共識,匯聚專家智慧,共同謀劃涂料行業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0I3A0038.JPG

中國涂料工業協會技術專家工作委員會主任、高端裝備涂料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桂泰江主持25日上午會議
06-25 08:30:08

0I3A0034.JPG

0I3A0026.JPG

25日上午議程
06-24 23:56:51

會議議程_03

2025中國涂料行業產學研用及成果轉化對接交流會在蘇州召開
06-24 15:00:00

中國涂料工業協會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成立大會在蘇州召開
06-24 14:00:00

簽到現場
06-24 11:06:19

0I3A0025.JPG

0I3A0035.JPG

0I3A0039.JPG

0I3A0036.JPG

0I3A0027.JPG

0I3A0018.JPG

0I3A0061.JPG

0I3A0030.JPG

0I3A0032.JPG

0I3A0014.JPG

0I3A0057.JPG

有朋自遠方來,共話“涂”景
06-24 09:00:00

0I3A0003.JPG

會議議程
06-20 16:41:28

yicheng_02-0

會議議程_03

會議議程_04

會議議程_05

地鐵交通線路
06-20 14:36:47

會議地點:蘇州日航酒店

酒店聯系人:談銀芳13862561387

酒店地點:江蘇省蘇州高新區長江路368號(高德導航

地鐵交通線路 地鐵1、3號線:獅子山站 下車,5出口出站,步行約200m

直播時間:6月24-26日
6月24-26日·中國蘇州 | 2025中國涂料工業未來技術發展大會
返回首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乱码免费一区二区 | 大帝a∨无码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在线导航 | 裸体性做爰免费视频网站 | 人妻少妇不满足中文字幕 | 国产日本亚洲 |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网图区 | YW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 |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成人 | 性色av免费观看 | 久久综合久久伊人 | 在线免费观看视频网站 | 韩国一级免费视频 | 日韩成人网免费视频 | 另类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金莲 | 国产精品美脚玉足脚交欧美 | 粗又黑又硬好爽高潮视频 | 国产成人三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一 | 2019中文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午夜AV | 欧美亚洲色欲色一欲WWW | 成人爽爽 | 景甜的裸奶无遮挡照片 | 999大胆视频 | 一二三四视频在线社区中文字幕2 | 操碰在线视频 | 欧美v日韩v国产v | 国产精品久久嫩一区二区 免费 | 91精品无码专区一区二区 | 浪潮色诱AV久久久久久久 | 日本一级大全 | 欧美性猛片xxx黑人猛交 | 无码99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在线 | 麻豆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 tube8国产| 67194熟妇在线直接进入 | 黄色av网站大全 | 女人18毛片a级毛片一图片 | 日日摸天天摸爽爽狠狠97 |